欢迎您来奉贤人才招聘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职业指导 > 简历指导 > 优秀培训师的十项修炼
优秀培训师的十项修炼
作者: 时间:2011/5/17 阅读:1416次
       培训师无论作为职业还是作为事业,都要通过成长逐渐导向成功。成长中的培训师,拥有四种学习的源泉:对过去与正在进行的实践的学习,对客户进行观摩与分析,向同行学习,深造式的继续学习。这四种源泉可以同时作用,比例则因人而异。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几项素质是培训师必须重视的:

       “知”是成为一名优秀培训师的前提。无论咨询是否发达,信息永远是不对等的。培训师知道的有价值的信息,在某一时刻比培训对象多,就产生了培训的意义。这里的关键词是“知道”和“有价值”。如果是这两关键词不是同时肯定的,成功就无从可言。

       “释”是成为优秀培训师的基础。这里所指的,是对于既有答案的释义能力。说明白,道清楚,往往是传统教学法对于教者的基本要求。

       有听众是成功培训师的商业效果体现,如果没有听众,则无从证明其商业培训是成功的。对于新的培训师,舞台的作用和意义显而易见。判断舞台的定位,选择的原则在这个时候尤为重要。而且,这种定位和选择非常难重塑。所以,我每次在新领域、新市场寻找新听众也好,或者是教练新培训师过程中去筛选听众也好,都是谨慎为之。

       客户的颂扬是培训师自信的来源。只要有舞台,总会有掌声。掌声是重要的,是事实信息的来源,是支持观点信息的基础,是成功的判断依据。曾经,我和一位资深培训师交流过各自难以回答的学员提问。掌声过后,她曾被私下问道:“老师,你如果能告诉我刚才讲的内容与主题的联系,我会更感谢。”我也曾被私下问道:“老师,你如果能告诉我刚才讲的内容你是如何懂得的,我会更感谢。”明显,“颂”有不同。

       “识”是优秀培训师推动培训效果产生的催化剂。培训与教育有所不同,培训中讲师的“识”比教育中讲师的“识”更显重要。知识知识,知和识是不一样的。我看重与同行的交流,几年前曾与一位共同成长的培训师在武汉因业务重遇,促膝长谈至凌晨四点钟,边谈彼此边做笔记。我们探讨在传递的知识中,哪些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哪些是别人做出来的,哪些是我们想出来的。因为识,我们可以选择做培训师;因为知,我们可以选择做教师;因为知而且识,我们可以选择做顾问,提供咨询式培训服务。

       培训师可以博采众长,可以涉猎不同领域的范畴,但成功的培训师会有自己专长的领域。商业上的供求关系或者自身的兴趣广泛,可能令培训师全线出击,但同时专项的发展不应放弃,否则将很容易被替代。通常情况下,知道得越多,胆子越小;胆子越小,对专项的准备就越要充分,才能做到在此领域的知、识、专并行。

       “博”即全面的知识结构,尤其是与专项关联的领域,是成功的培训师向顾问角色发展的准备。已具备专项领域的培训师,往往发觉问题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关联的。系统的思考,需要广博的知识结构;推动他人系统的思考,也需要广博的知识结构。这里所指的,是对于未有答案的启发式导释能力,与“释”的内涵是不同的。即起到助人自助的作用,不是给出既有答案,但对问题的拥有者起到促进其找到答案的作用……
来源:奉贤人才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