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奉贤人才招聘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职业指导 > 简历指导 > 读《杜拉拉升职记》有感
读《杜拉拉升职记》有感
作者:shfxrc 时间:2010/10/9 阅读:348次

昨晚下班比较早,就看完了《杜拉拉升职记》第一部和第二部的部分内容,钦佩于杜拉拉职业生涯的精彩与执着,也悟出了好多“职场潜规则”,联想到自己目前的境遇,感触颇多。

如果用《杜拉拉升职记》第二部里面的话:“男人的35岁是焦虑的,经验和体力结合完美地运行到了黄金分割点,对总监以下的职位,如果能成这时候就该成了,到35岁还没升,有点急人了。”那我现在就有点“急人了”。

我已经26岁了(我是84年出生的),才是个主管(而且只是民营企业的人事主管,不是行政人事主管,距离书中说的世界500强美资企业总监还差好远好远,要命的我还只有9年的时间可供利用)。

才有两年的工作经验(我是07年毕业的,第一年在一家中台合资企业,第二年在一家说是由三家公司组成,实际上是一家家族企业的民营企业)。

才受过一点培训(去客户公司接受过为期一个星期的现场管理培训,接受过2次ISO、1次国标、1次国军标培训)。

才做过一点事情(编写了一本《员工手册》,起草并退行了一套绩效薪酬管理制度,出过几次厅,应对了三次第二方审核、一次军品许可证审核、一次国军标审核)

我目前所在的企业是我的第二家企业(就是那个由三家企业组成的民营企业),我在这个企业的职业激情走到了尽头:

当时入职时的一些想法一部分已经实现(根据新法起草并公布了《员工手册》;调整了薪资结构,推行了绩效方案;建立了质量体系,通过了客户审核,拿到了《军品生产许可证》、《国军标资格认证》)。

有一些想法迫于某种压力,目前还没有办法实现(梳理组织架构、编制岗位说明书、建立职责体系和报告流程;界定工艺、品质、制造质量职责,真正运行质量体系),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公司领导层的思想意识(他们只想拿到证书,通过客户审核,给外界一个正规大集团企业的形象,并不真正希望推行)。

领导层的这种意识让我看不到希望,但迫于某种原因(一方面我与公司签订了《培训协议》,服务期到2010年5月;另一方面这家公司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我觉得应该对她做出补偿。)我还在机械地为她服务。

我不知道再找工作对我压力会有多大?

我只有本科学历,也不是什么863、211名牌大学的学生。

我英语还行,能听懂和看懂别人说的、写的东西,也会写,但说就不行了。

我虽有过两年工作经验,但都是在生产制造型企业(就一年是跟外资沾点边的,其实是中台合资的),还都是纯粹做人事(就几个月,负责了生产、体系和品质的工作,还只是因工作需要(应对厂验,文件准备、现场整改)暂时负责,并没有正式的头衔,其他时间都是在搞人事的六大模块)。

我没有房子、没有车、甚至也没有书中那种纯粹的职场环境(我这里指:可以自由地规划自己的生涯,不会受来自家庭和亲人的影响,也不需要考虑他们的感受。我农村的,我需要补贴家用,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我不知道向我这种人,走出去了压力会有多大?究竟有多少竞争力?能争取到多少?

我已经26岁了,离35岁还有9年,在这九年里会发生些什么?会像杜拉拉那样幸运么?我在静静的等待、盘算着,既害怕有急不可耐。

来源:奉贤人才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