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频道张建松、李想5月18日报道: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上海市残疾人应届大学生用工洽谈会上获悉,近五年来上海残疾大学生
就业率逾八成,上海市残联力争使今年的就业率达到九成。
据统计,2003年至2008年,上海共有467名残疾人大学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就业率为82.43%。2009年,上海应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共有120名,为历年毕业生人数之最。
在第三届残疾人应届大学生用工洽谈会上,共有67家用人单位为残疾大学毕业生们提供了140多个岗位。很多公司针对残疾人的特点,梳理出了残疾人能够胜任的工作,如播音员、软件开发、收银员、美工、日语翻译等,月薪从960元到2500元不等。为促进残疾大学生充分就业,上海市残联于2007年出台了相关政策:用人单位每安置1名残疾大学生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合同的,每月补贴600元,连续补贴6个月,总计3600元;对帮助残疾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中介机构,每人次奖励1000元。上海市残联还于今年3月举办了首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求职指导班,来自上海19个区县的60多名应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接受了职业前指导专家的职前辅导。
上海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招收残疾员工看成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眼下虽正值金融危机,但今年参加残疾人应届大学生用工洽谈会的用人单位却比往届增多,大金空调有限公司在去年两届洽谈会上共招收了8名残疾人应届大学生,今年为残疾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文员、财务分析和日语翻译三个岗位。“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公司已经一年半没有招收新员工了。但是我们觉得越是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越应该为残疾人提供岗位,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培训课课长张思海说。2007年,大金公司还成立了“上海市残疾青年职业见习基地”,共有招收了86名见习学员,其中67名后来被录用为公司的正式员工。上海君合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表示,“我们以前是通过交助残基金的方式来为社会分忧,但是为残疾人提供津贴不如提供岗位,所以今年我们选择通过参加这个洽谈会来招收残疾人员工。”君合律师事务所本次招收两名文员,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到了几十份简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