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奉贤人才招聘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职业指导 > 简历指导 > 劳模大众化比重奖更重要
劳模大众化比重奖更重要
作者:欧木华 时间:2009/5/4 阅读:273次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广州市决定将今年市级劳模的一次性奖励标准大幅提高每人3000元至18000元。据悉,这是全国最高的市级劳模奖励标准。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劳模的荣誉津贴也经历了从按月发放到一次性奖励的变化,一次性奖励的“含金量”也是不断提高。(《广州日报》5月2日)

    提高劳模的含金量,这无疑是好事,但我以为,要让这种举措能发挥积极作用,起到良好的激励大众的作用,还应让劳模的构成“大众化”。

    社会在发展,从前的劳模多是体力劳动者,而如今,劳模构成却呈现多元化现象:有体力劳动者,也有脑力劳动者。这固然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多元发展的同时,劳模越来越表现出一种“高端化”、“精英化”趋势。笔者从某省级劳模名单中看到,大部分是院长、厂长、经理、所长、校长等,真正是普通劳动者的,寥若晨星。

    笔者并非反对社会精英、娱乐明星当劳模,他们也是劳动者,自然不应该排除在评选之外。但这种“精英化”的背后,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却值得我们警惕、深思。近年来,为争当劳模而弄虚作假的事情屡有发生。据媒体报道,2005年全国劳模评选过程中,就共收到举报来信342封,最终有8名“问题劳模”出局。

    如果劳模的称号不过是精英们的囊中之物,单纯提高奖金,其意义恐怕有限,也难以起到激励广大劳动者的作用。正如有的网友留言道:“需要这笔奖金的评不上劳模,不需要这笔奖金的却评上了劳模”。这一说法虽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然而当劳模中的名人、企业家越来越多,而普通劳动者越来越少时,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提高劳模的奖励标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劳动者的尊重,也是理所当然。但如何确保劳模评选的公平、公正,避免劳模评选从普通劳动者到“精英”的“腾笼换鸟”,这更有意义。

来源:新华网
热门推荐